来源:中国酒文化网   文章作者:康斯坦丁


  回首2010,我们会发现许多企业纷纷换标,仿佛03年的“换标年”在2010年重演。其实换标早已成了企业界的一种趋势和潮流。然而,企业换标到底是为了适应企业的战略转型,还是为了品牌的全面升级,是为了企业本身对利益的需求,还是为了适应这个多变的时代?也许,看完2010年以下这5家企业的换标,我们会从中得到答案……

  一、伊利换标: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伊利的换标,引起了业界的轰动。在经历了奥运、世博两场“大考”之后,“绿色”和“绿色产业链”正在成为伊利越来越频繁使用的关键词。在这两次考验中,我们看到伊利夯实的内功和勇于担当企业社会责任的诚意。

  伊利新LOGO由三道独特的月牙形环绕而成,两条深浅不同的绿色代表着深远辽阔的草原;蓝色的晴空中灿烂的阳光滋养着万物,代表着健康与活力;白色代表着营养丰富的牛奶,红色的“伊利品牌”成长在阳光普照的蓝天绿地中。整个LOGO以圆形为轮廓,表达了一种动态的平衡,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和谐与包容,又象征着伊利集团独特的精神内涵:灵动的圆形,给人以“生生不息”的感觉。“伊”利,就是利“伊”。“伊利,大家得利”。伊利深知,只有人人得利,这个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伊利确定了这样的战略方向,迎来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正如董事长潘刚所说,打造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集团是伊利的愿景,伊利集团不仅是健康食品的提供者,未来,伊利还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和行业健康发展的引领者。

  二、李宁换标:走向国际,迎新生

  曾经的李宁,被人认为含有太多山寨的基因。LOGO与耐克标有几分相似,就连广告语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都常被诟病与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没有不可能)过于相似,2010年,李宁决定甩开它们,把口号换成Make the Change(做出改变)。

  Make The Change,李宁在2010年开始改变,这是李宁20年来第一次换标。在面对新一代的消费主力时,李宁主动求变、全面进行品牌重塑、踏上了缔造新传奇之路。“让改变发生”旨在鼓励年轻人勇于求变,敢于突破,是对新一代创造者发出的呼唤与号召。

  难道李宁只是想告别以往的山寨形象?当然不是。根据调查,李宁有50%的消费者年龄在35-40岁,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像年轻人那样注重设计和时尚,反而对性价比比较关注。就像大家所调侃的那样,李宁这次是要把目标客户从“老子”变成“孙子”,李宁打算推翻自身形象,改变这一点,换标,给了李宁这样的一次机会。

  三、OFFICE换标:橙色新标,界面简洁又明快

  大家平时工作忙,也许对一些知名企业换标事件并不了解。但如果你是办公室一族,每天对着电脑的话,你绝对会发现微软2010年的新变化,OFFICE换了新标!

  2010年,微软在windows7之后也对Office系列产品也进行换装,Office2010以全新的形象上线。新Office的品牌设计相较之前的版本,更为简洁与锐利。摒弃了微软常用的红蓝绿黄四种颜色,转而采用黄-橙的单一色彩,从原来的4种颜色的标志的Word,Excel,PowerPoint和Outlook的标记,转而全面拥抱办公室Orange品牌设计迈进无疑是这次Office换标的最大变化,当然没变的是LOGO的组合形态字体样式。

  四、标致换标:新标识带来新机遇

  跟前面提到的企业不同,标致并不是首次换标,这是标致公司200年历史中的第十次换标。每一次换标都意味着寻求新的突破,2010年这次规模宏大的换标仪式,显得更是信心十足。这对标致来说不仅仅是再一次的改头换面,更是这个欧洲老品牌追求活力、创新,适应发展的表现。

  2010年也许是众多企业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标致新LOGO突出表现金属的质感,强调了狮子手臂的线条,整体标识使人感觉更为立体及亲和。便随着新品牌形象的导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留学生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
·下一篇文章:“山东省最具幸福感的企业”评选揭晓


【相关内容】

盘点2010年国内十大文化新闻

佚名

品牌企业换标怎样才能成功?

常怡

2010年12家零部件企业融资达到111.8亿元

佚名

2010年的中国美术活动回眸

潘欣信等

2010西泠秋拍成交额逾10亿元

冯源

2010—俄罗斯油画精品典藏展在京举行

佚名

在版画中看世博 2010上海国际版画展亮相

佚名

2010年秋季拍卖市场要回头吗?

佚名

2010亚细亚国际水彩画交流展开幕

佚名

2010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开幕 万人齐诵关关雎鸠

陈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