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守护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

  ——河南洛阳坚持保护为先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

  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金色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洛阳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洛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遵循中央、省部署,坚持保护为先,探索走出一条文物保护和惠及民生相结合的洛阳特色之路,充分展示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历史担当。

  保护,再现历史遗产千年辉煌

  “没想到真能看到1000多年前的东西,太神奇了!”6月2日,历史爱好者董先生走进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内部,被玻璃罩下的遗址深深震撼。隔玻璃俯瞰,其下有一深深大坑,坑口直径将近10米,为六圈八边形的夯土台基,台基中间,几处圆形的榫眼清晰可辨,这是明堂中心柱坑遗址。这么大的坑基,正是千年前贯通明堂上下的巨木中柱所在。“想象当年巨木竖立起来,支撑起一个高达90米的木结构建筑,该是何等的气势恢宏、壮观华丽、巍峨参天!”董先生不由感慨。

  除了明堂,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天堂、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内,千年前的柱坑或城门遗址都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隋唐洛阳城,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近年,洛阳加快推进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保护,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个个项目的顺利实施,让深埋于地下的遗址不再沉默,让文物的生命力得到延续。

  洛阳丰厚灿烂的历史文化遗存,是我国都城遗址最杰出的代表。国家首批确定的36处重点保护的大遗址,洛阳占其四;国家“十一五”重点保护的100处大遗址,洛阳有其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大遗址保护战略框架,洛阳片区是重要片区之一。这些自夏至唐的大规模遗存,见证着灿烂的河洛文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重要物证。保护继承好文化遗产,是历史和民族赋予洛阳的神圣使命。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近年来,洛阳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不断加大大遗址保护力度,创新大遗址保护模式,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充分认可与肯定,并荣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佳城市。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洛阳将各个大遗址的专项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从城市规划角度解决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问题,主动把大遗址保护同旧城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更新升级有机融合,编制完成7处大遗址的保护专项规划,探索出大遗址保护持续发展的“洛阳模式”,让一个个大遗址成为讲述华夏历史、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与窗口,再现历史遗产千年辉煌。

  展示,传递中华文明独特魅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仙”李白一定想不到,他笔下的隋唐洛阳城在千年后再次受到追捧。前不久,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内,天街北延项目顺利完工并免费对外开放,引来不少市民、游客“打卡”。夏日清晨,从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出发,穿过绿意萦绕的天街,登临应天门、明堂、天堂,徜徉九洲池,与身着汉服的姑娘不期而遇,已成为备受网友好评的“网红穿越之旅”。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文物“开口说话”,讲述的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大故事”,打造的是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如何科学有效地对文物、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延续历史文脉,保护中华文明,是古都洛阳的一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莫奈沉浸艺术展亮相太原 印象派经典立体“复活”
·下一篇文章:浙江南浔:千年湖笔书写华美篇章


【相关内容】

河南南阳发现5000多年前大型玉石器生产“基地”

佚名

陕西评估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情况

田进

河南安阳发现迄今范围最大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桂娟

河南安阳发现迄今范围最大的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桂娟

河南:文化“云服务” 送来新体验

桂娟

河南:文化“云服务” 送来新体验

桂娟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在河南郑州展出

桂娟

“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在河南郑州展出

桂娟

郑州:“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开幕

李安

郑州:“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开幕

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