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佚名


  日前,米芾的一块佚失的诗碑《米芾程节唱和诗》在桂林龙隐洞的“桂海碑林”被发现。

龙隐洞前的《米芾程节唱和诗》碑拓片
龙隐洞前的《米芾程节唱和诗》碑拓片

  碑中收有米芾致程节的五言古风一首,加上前记后跋共97字,全部是行书,每字有3公分大小。此诗之后,还附有程节31字的记,以及他所作的28字七绝诗一首。程节的诗由李彦弼书写,附在米诗之后,合为一帖。也就是说,它是由米芾书写自己所作诗和李彦弼所书的程节所作诗、记这两部分组成的,于北宋的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由龙隐洞的住持仲堪刻在龙隐洞侧的石壁之上。此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至今已有913年的历史了。

  已知的两块米芾碑

  中国书界都知道,桂林有两块米芾的碑,非常珍贵。这两块碑都被刻在伏波山还珠洞口的悬崖上,并列着。一块是米芾于熙宁七年与友人同游的题名碑,刻着“潘景纯、米黻,熙宁七年五月晦同游”14个大字,这是米芾在24岁时在临桂任县尉时与县令潘景纯同游时留下的,字是由米芾题字的。据翁方纲考证,米芾早年一直使用着“米黻”的名字,直到41岁才改名为“米芾”,这一题词足证是他早年所书。

  在此题名碑的右侧,还有一块米芾的自画像碑。据米友仁考证,此画是他父亲的自画像,原来是被放置在家乡镇江西山书院厅堂里的。画上的他身着古装,神态自若,用笔简率潇洒,一直被当成是米氏家族的祖宗真容而供奉的。南宋时,此画被入于内府,由米友仁考证,认定是真迹,在画旁加题了跋,又由宋高宗赵构在画的上部加题了赞语。

伏波山还珠洞前的米芾自画像石刻拓片
伏波山还珠洞前的米芾自画像石刻拓片

  现在这幅画是在南宋时由在桂林任广西转运判官的方信孺刻在壁上的。画旁还有他写的记:“予来桂林,得僧绍言诗序及伏波岩与潘景纯同游××××尉××秩满,寓居西山资庆寺,颇与绍言游……”等等。方信孺是南宋时的名臣,字孚若,号紫帽山人,福建莆田人。他于嘉定六年来桂林任官,正好米芾的曾孙米秀实在他的手下做幕僚,家中藏有当年米芾的自画像(可能是摹本,因为原作已入内府)。方信孺在游还珠洞时,看到了米芾早年的题刻,深为叹服。便从米秀实处借来米芾的自画像,刻在米题之侧,并在画像的下方写了《宝晋米公画像记》以记述。

米芾自画像石刻
米芾自画像石刻

  在米芾自画像的上方,一并镌刻了宋高宗皇帝赵构御书的赞语:

  襄阳米芾,得名能书。六朝翰墨,渔猎无余。骨与气劲,妙逐神俱。风姿奕然,纵览起予。绍兴御书。

  画像的右方刻有米友仁的跋语:“先南宫戏作此小像,真迹今归于御府”。在这一块石刻上竟然集中了米芾、赵构、米友仁和方信孺四位宋代名家的墨迹,是非常难得的,更何况画像为米芾自作,又和他早年的题刻并列于一崖之上,更是绝版。由于米芾名重当时,又垂香于后世,至今他的墨迹和碑刻存世已属稀有了。桂林一地能够有此一书一画两方宝藏,数百年来一直引为自傲,是他处不能比的。

  米芾自画像石刻上赵构的赞语

  然而,在桂林的龙隐洞内还有一通米芾所书的诗碑这事却是近千年来一直未被人所知,当地典籍《桂林石刻》上所载此碑是《米芾程节唱和诗》,未注明是谁人所书,也未注明是米碑。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伏波山还珠洞上的一字一画就是米芾在桂林书碑的全部了。

  《米芾程节唱和诗》背后的故事

  根据文献,桂林应该还有第三幅米芾的墨迹存在,我在写作《米芾传》时,发现他在仪征时还写过一首诗,这份墨迹是他赠友人的,被这位友人带到了桂林,并刻成了石刻。

  这第三处题刻就是《米芾程节唱和诗》。建中靖国元年,51岁的米芾正在真州(今仪征)的任上,在东园的清燕堂设宴,为他的挚友李彦弼送行。李彦弼是他的诗友和书法之友,因为受元祐党人一事的牵连,即将被贬到桂林去任教授推官。想到未来即将进入那个远在南岭之南的蛮荒瘴疬之地去,想到即将要走的漫漫畏途,李彦弼心中无限惆怅,又无限恐惧和张惶。米芾知道他没去过桂林那地方,就把自己年轻时在桂林所见的风景向他描述,并说他有一位知交程节现正在桂林任广南经略使,这是广西的最高行政长官。他写了一首诗给李,嘱他到了桂林后交给程,托程关照他:

|<< << < 1 2 3 > >> >>|

·上一篇文章:齐白石:如果倒退30年 一定正式画画西洋画
·下一篇文章:唐寅的游历:疏狂驰骛 千里壮游


【相关内容】

米芾

佚名

一块藏了913年的诗碑 一段米芾的风流韵事

佚名

美术:鲁迅的另一块生命田园

冯源等

美术:鲁迅的另一块生命田园

冯源等

米芾爱砚癫狂 斗胆向宋徽宗索砚

佚名

“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佚名

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佚名

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佚名

张大千用“千秋万岁”印纪念一段爱情

佚名

米芾其人其书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