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瓷器网 文章作者:佚名 |
元代青花的胎体洁白坚致,与当时的坯土细腻洁白有极大的关系,如元代孔齐《至正直记》载:“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土作盘、盂、碗、碟、壶、注、杯、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今货者皆别土也,虽白而垩□耳。”其圆器类胎体细腻洁白,当为元代御窑之佳品。此时景德镇的窑工们成功地创造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使瓷胎内氧化铝的含量增高,这样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温度同时还不至于变形。另外元青花中景德镇官窑产品烧成温度在1 280℃左右。很多大型器物没有烧透,胎体有生烧现象。 元青花琢器底部多露胎,砂底,呈现金属斑点或不等的宽旋痕,圆器底部多有乳钉突出。琢器的颈、腹、底与胎体均为横接,除官窑精品外,大多因为各个部分接合不是很紧密而露出接胎痕。这可以从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几乎件件腹部均有断璺中得到证明。也正是元代青花存在的这种技术缺陷为我们鉴定元代青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青花的色调与釉的化学组成和熔融温度有关,为了使青花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釉的熔融温度不能太高,但透明度要更好,因此釉灰的用量要多些,但过多的釉灰也会使釉色发青,甚至发灰。元青花釉呈色初期的釉面呈色青白,并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元代末期的釉面呈色较为浑浊,呈色乳白。 元代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蓝中暗灰,中晚期青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青花发色浓艳,蓝色深沉与鲜艳均有。纹饰绘画清晰优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润透亮。元青花使用的钴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青料,另一种是国产的青料。 进口料来自中东一带,通过丝绸之路或海上运输而来,在矿物学上属于硫砷钴矿或辉砷钴矿。其化学组成是低锰,含铜、砷或硫,进口青料绘制的青花色泽浓艳,所绘纹饰较为繁密,常常出现黑色结晶现象,表现在瓷器上是有黑色斑点。 国产青料的化学组成是高锰、钴,不含铜、砷、硫,氧化钴含量为1%〜4%。经过挑选和淘洗后的钴土矿,氧化钴含量可提高到7%,呈色较淡,发暗,没有黑斑。 成功烧造出青花瓷器要具备三个要素:胎体极为洁白,釉面透明程度极高,钴料的绘画极为成熟,而尤以最后一点至关重要。此时景德镇的工匠明显具备这三个条件,这也是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大发展的原因所在。 元青花的装饰技法多样,有绘画、模印、堆塑、剔花以及镂空等多种技法。绘画有细腻与粗犷两种,或白地青花,或以青花为地留白纹饰。在具体的运用中,十分巧妙地将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结合起来使用,表现了元代制瓷工匠的高超制瓷技巧。 元青花绘画大致呈两种风格,一种是极为繁密,纹饰流畅,常常将一件器物等分成若干个装饰区域,而每个装饰区域内绘有不同风格的纹饰,主题纹饰或龙纹,或渔藻,或缠枝花卉,或人物故事,而辅助纹饰则以蕉叶纹,海水纹来衬托主题纹饰。另外一种是较为疏朗的以主题纹饰为饰的器物,只在器物的口、颈、肩、胫等处饰以辅助纹饰,无论何种风格,均体现了密而不繁、疏而不稀、浑然天成的特征。 元青花的画面布局、内容和花纹内容都很丰富,花纹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中国历代瓷器传统的图案花纹,特别是磁州窑的白釉黑花花纹,吉州窑白釉黑花花纹;丝绸彩缎、缂丝刺绣花纹图案;金银器上的锤花纹图案;中亚、西亚地区优秀工艺品上的装饰图案。景德镇的工匠将外域工艺美术上的装饰图案,用中国传统的工艺技法作在青花瓷器上,表现出中国民族文化的风格和气派 |
·上一篇文章:字画装裱后存放有讲究 |
·下一篇文章:如何鉴赏明清时期的植物瓜果佩 |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黄宗治 |
徐昱 |
段菁菁 |
佚名 |
刘环宇 |
李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