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瓷器网 文章作者:陈轶婷 |
文:陈轶婷 图:佳士得 20世纪的西方艺坛大师毕加索92年的生活和创作旅程,堪称是一部绚丽而绵长的艺术传奇。他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的先河,拥有众多女人,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活着见证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身材矮小的他,却是个精力旺盛的多产艺术家,一生累计作品多达3.7万幅,如此算来,毕加索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均每天就创作出3、4件作品。相比毕加索那些充满情欲的油画和素描作品,晚年的陶瓷艺术其实是最能完整体现出他那与自然并驾齐驱的娴熟造型能力,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2011年4月,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带来了他亲手制作的150多件原始陶器,该批拍品中包括盘子、容器、釉面瓦罐等。 与水、火、泥做伴的晚年 出生于1881年的西班牙南部城市马拉甘(Málaga),父亲是位美术教师,幼年学习语言时,神奇得从他嘴巴里吐出来的第一个词是“piz,”他其实想说的是“lapis”,也就是西班牙语中“铅笔”的意思。从记事起,就开始以画作伴。童年就把鸽子主题画得惟妙惟肖令父亲惊叹不已;14岁移居巴塞罗那,仅用一天时间就打破了隆哈美术学校需历时一个月完成静物写生的入学考试记录。有一种天赋叫做“与生俱来”,毕加索就这样走上了他漫长的艺术探索之路。 19世纪初,毕加索的画风为蓝色时期忧伤写实主义,多位缪斯的陪伴成就了他之后的一些风格转变。初恋情人费尔南德·奥利维叶的粉色时期创作了《卖艺人一家》;奥尔佳·柯克洛娃与新古典主义时期作品《梳妆》;与玛丽·泰雷兹和多拉·玛尔一起时,绘出了旷世名作《格尔尼卡》的超现实主义。走马观花的错综感情铸就了他非凡的艺术作品。晚年的他更像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与水、火、泥做伴的陶瓷创作成了他新的兴趣点。 从未停止对周遭世界的观察、对陌生人群的探索,年龄的增长并没能削弱毕加索对艺术持久的好奇心,1946年的夏天,65岁的他带着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克劳德(Claude)和帕洛玛(Paloma)来到小镇瓦洛里斯度假,这是个美丽的、有着传统陶艺制作基地的海滨小镇。在偶然的机会中,朋友邀请他们去附近在手工艺市集小逛,毕加索有兴随意地在小摊上捏了几个小件,还有幸认识了当地著名的玛都拉(Madoura)陶艺工坊的拥有者──乔治和苏珊夫妻,他们让毕加索随意使用其陶艺设备。 陶艺创作的三阶段 不知毕加索是因小镇的优美景色或是陶艺之魅力吸引,他在小镇一住就是25年。同时毕加索也进入了其陶瓷创作初期——“平面时期”。由于尚未经过陶瓷专业制作训练,起初他始终没能解决上釉和多重烧制的问题,于是就直接在结了块的粘土上塑造鸟、鸽子、猫头鹰的形态。他又找到了供应商提供西班牙浅口盘。五彩拉毛粉饰盘面替代了原先在的画布边框创作。他选了库存中的一些素烧碎片来装点,用来强调精致色彩和几何装饰感的盘器形态。在小型介质上创作,毕加索明显丢开了超现实主义时期画面的错综复杂感。在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中和绘画一样,常会出现梅塞德广场上成千上万只来去自由的鸽子、斗牛场等元素,这些元素均承载着毕加索对故乡的热爱和记忆。 在苏珊夫妇的帮助下,毕加索学习了一部分粘土基础知识,并得到了关于色彩、烧釉等方面的建议。他开始突破平面的图形表现,通过自由调整陶器的形态和比例,成功地将装饰趣味浓郁的元素植入壶,盘,花瓶等容器中,使之成为兼顾使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品。比如该场拍卖中以6万美元成交的《两只高手柄花瓶》,瓶身成了女人的身体,耐看的黑白配色,富有装饰趣味。 拍打着礁石的浪涛,野兽派画作一般色泽浓郁的植物、港口傍晚的风景,典型的伊比利亚式生活,浓郁的地中海情节赋予了毕加索独特的创作灵感,这些都是他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细看此次拍卖推出的拍品,我们能感受到,无论是盘子、瓦罐、还是花瓶、小型器皿雕塑,作品中浸润着自然的温润气息。采撷自然而来的泥土、水、空气、饥饿的鱼、渔民等,并赋予它们简洁的线条、坚固的体块以及地中海系配色,形成了灵动的平面组合。 |
·上一篇文章:西安学生画家生存状况调查 |
·下一篇文章:旧中国最无耻的一枚邮票 |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陈若茜 |
陈若茜 |
王琪森 |
钱雪儿 |
钱雪儿 |
佚名 |
冯源 |
冯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