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
“视觉草原——内蒙当代美术学会油画专场”近日在嘉德在线正式上线,本次专场是草原画派画家画作首次在网络上集中展览,为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次全面了解草原画派画风的好机会,同时也为藏家提供了一个挖掘草原画派画作升值潜力的良机。 生长在内蒙古的画家,无论蒙古族还是其它民族都在长期的描绘牧区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艺术群体被称为“草原画派”。博大浩瀚的内蒙草原生机勃勃,到处跃动着美的元素,先祖的传说、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就了内蒙草原这样一种“自然母体”和“人文母体”,而在这种“母体”中滋养、成长、成熟起来的艺术形式,必然有着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生机与活力。 以1981年妥木斯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民族文化宫相继举办油画展为开始,近30年来,在内蒙画家的不懈努力下,草原画派对色彩的精确把握和对风景题材的独特雕琢,以及呈现出来的原始动人的抒情气质,已经得到中国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充分肯定。 “他们画的很细致,看的出来是真正静下来花了苦功夫的,每一幅画都不是短时间内完成,另外他们画的很深入,不肤浅,有些东西一般画家画不出来,不是因为技法不够,而是因为很少有人能象草原画派这样投入真情实感,能象他们一样安静地坐下来画画。”四川美协副主席张国平表示。 著名艺术评论家殷双喜评价内蒙古青年油画家的艰苦创作是在“坚持人的内在精神自由”、“重建人与自然的诗意联系”。而这种“坚持”和“重建”的体现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写实,通过强化主观性的表达,进入到更触及人的灵魂的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将人与大地上的景物予以单纯的并置,去除中间一切似是而非的“文明”痕迹,通过放大原始的情愫直接对观众心灵造成强烈冲击。 尽管影响力不及京津、西安、岭南等画派,但“草原画派”画家画作无论是在创作题材上,还是创作技法上,都以别具一格在艺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欧美地区的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的青睐,近年来在国内艺术品市场上的行情也呈逐日攀升之势。 本次嘉德在线“视觉草原——内蒙当代美术学会油画专场”推出的作品包括博·阿斯巴根的《秋》、胡日查的《困马系列三》、孙与平的《牧归人》等十一位画家的五十幅作品,是当代草原画派作品在网络拍卖平台上的一次集中展示。 博·阿斯巴根,1986年毕业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1992年毕业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导师苏天赐。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展览,并多次获奖。现为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阿斯巴根生长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对草原和蒙古人有着深刻的理解。在阿斯巴根的这幅《秋》中,营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空间,苍凉的气息贯穿其中。黄色的树叶、枯草、流动的水……,营造出萧瑟的秋,棱角分明的山羊处在画面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交织着没有定式的线条,让人从中感受到画的背后所蕴含的博大、凝重、肃穆、追忆甚至孤寂。 其中另外一个优秀的年轻画家就是胡日查,他 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油画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雕塑艺术研究院讲师,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参加中鼎国际2007春季拍卖、2008迎春拍卖成功拍出,部分作品被美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胡日查对马有着复杂特殊的情感,在他的眼中,马的精神已成为蒙古民族不朽的图腾,蒙古人以及他们先人的历史和文化都是诞生在马的背上,拥有着无数动人的传说和史诗。马是胡日查重要的创作主题,在他的画笔下,马的身体剽悍圆润,眼神灵动,似乎超脱画布而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的伙伴。其他的草原画派作品也各有特点,或者表达了草原人民粗犷而又深情的性格,或者体现草原人民与天地争斗的不屈的悲壮,或者用超现实手法表现穹庐下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物质文明对现代生活的冲击所带来的焦虑,促使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寻找精神家园。这种普遍的精神寻根之旅,带动原生态的草原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也使得当代草原主题的油画创作呈现出一种迷人的特质。这其中,对自然力的敬畏,对英雄的崇拜,对信誉、友情的珍重,对骏马、牛羊的眷恋等,对物质生活的反思,对人类生存的探索,均简单而有力地呈现了画布上,既符合现下大众审美意识,也符合收藏家们的需要,同时也具有学术鉴赏价值,可以说,当前草原画派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收藏界以及大众艺术爱好者的关注。 |
·上一篇文章:苏富比春季拍卖名家作品 张大千名画受瞩目 |
·下一篇文章:罕见毕加索早期画像曝光 拍卖起价10万英镑 |
【相关内容】
佚名 |
勿日汗 |
尹亚利 |
佚名 |
佚名 |
郎玉茁 |
郎玉茁 |
应妮 |
丁根厚 |
邢贺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