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收藏投资网 文章作者:佚名 |
沈从文草书《黄庭坚清平乐词》 发展规模—— 目前仍属方兴未艾 国内著名拍卖师刘新惠参与了今年多场春拍会上的名人手迹拍卖,“西泠春拍”的名人手迹拍卖专场,刘新惠也是见证者之一。他认为,从此次拍卖会所受的关注程度来看,名人手迹的拍卖和收藏,确有可能成为国内收藏界的热点,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原因是,这个领域内受人关注的多为鲁迅、陈寅恪、沈从文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而中国历来有着因“文如其人”进而“知人论世”的传统,通过名人手迹来解读名人,无疑会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刘新惠称,中国的名人手迹收藏,目前仍属于方兴未艾的阶段。此类收藏主要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由于作者生前身后的变故,导致许多手迹未能妥善保存,早已湮没;其二是这些手迹大多都由文学艺术联合会这样的专属机构收藏,并未大量进入拍卖市场。刘新惠转而谈到,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名人手稿作为一种价值特殊的文献,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收藏者,也拥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收藏机制,例如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手稿,几乎每一个公式和符号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后人可以从手稿中追溯其天才的智慧和思考的过程。相比之下,国内的名人手迹收藏还有相当长的道路要走。 刘新惠认为,应当鼓励这些手迹进入拍卖市场和私人收藏领域,以令更多珍贵的文化资源为人们所了解。 价值定位—— 文献意义非比寻常 刘新惠认为,名人手迹在其价值定位上,首先就不同于一般的文化收藏品。同为手迹,与书法类收藏品相比,这些名人手迹或许并不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但却承载了许多名人真实的生命轨迹和其文化学术的进程,因而具有非同寻常的文献意义。 大体上来说,名人手迹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日常所写的日记、便条,以及朋友家人之间往来的书札信件;以此次“西泠春拍“拍卖专场上沈从文的书札手稿为例,透过这些颇具生活气息的手迹,后人可以更好地理解沈从文这位文学宗师的性情和人格;而第二类则是学术著作和文学作品的手稿,无疑,后者的文献价值更为高昂。试想,如果《边城》的手稿也出现在此次拍卖专场的话,必然又是另一番光景。 刘新惠提到了不久前陈寅恪手稿的一次拍卖,该批手稿的成交额为数十万元,考虑到名人手稿特殊的文献价值,目前的市场价位仍是不成熟的。刘新惠还认为,国内收藏界很少出现真正价值连城的名作手稿,大多的相关拍卖品都仍属于第一类,文献意义终究有限。在手稿传承的这份艰辛和曲折中,我们还可隐约窥见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命运。 |
·上一篇文章:“六一”重回儿童时代 收藏儿童游戏和玩具书 |
·下一篇文章:赵力:艺术品收藏的三大主体 私人收藏发展最快 |
【相关内容】
鲲鹏 |
鲲鹏 |
佚名 |
姚亚楠 |
钱雪儿 |
侯江 |
徐翌晟 |
佚名 |
佚名 |
季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