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佚名 |
“外地搞艺术投奔到宋庄的人也多,来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能成功,哪儿有那么容易呢,但人还是一拨一拨来。”来自外地、目前在宋庄居住的画家伊贤彬说。这几年,随着画家方力钧等人的成名,宋庄作为“艺术村”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小堡村及周围村落陆续住进了许多怀揣艺术梦想的人。“在这里能靠卖画为生的人太少了,人人都想成为方力钧,但在塔尖的只有那么几个。” 日出画廊老板日出说:“我们一般人住在小堡村里的‘艺术家大院’里,是三层红色砖楼。能够在艺术家大院拥有工作室的,一般经济上都还过得去,外面的普通农民房里住着的多是贫穷的艺术家。” 目前已颇有成就的艺术家成力说:“我最穷的时候,每个月的消费不到150元。最穷那几年,吃过院子里的所有野菜。” 艺术家郭金逸不仅讲到了他的贫困状况,还提到了他的疾病:“我是当年外出写生时不慎跌伤致残的,2003年来到宋庄后,一边画画一边和病痛斗争。一次看完画展后旧病复发,躺倒在路边的长椅上,直到第二天天亮,掏出身上仅有的3块钱买了几片去痛片,安慰自己的伤痛。” 画家日出说,宋庄艺术家阶层分化是十分明显的,混得好的艺术家喜欢与自己同等身份的朋友对话。而混得不好的艺术家也不跟混得好的艺术家在一起,而喜欢与自己同样“落魄”的艺术家在一起。当画商或收藏家来时,由于这种分化,自然都是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他们。有的艺术家隔三差五到城里“练摊儿”,以商养艺;有艺术家围着批评家、策展人打主意,种种生存法则,五花八门。 财富神话之 画廊 新画廊如雨后春笋 1984年前后,一位名叫布朗的德国人靠在使馆区倒画挣钱,无意间做了中国艺术市场的初步尝试。1991年,当年在使馆区做书画买卖的布朗创办了红门画廊,这是北京第一家代理当代年轻画家作品的画廊,实行了签约代理制度。这是商业画廊的曙光,中国画廊业开始起步了。 经过当代艺术拍卖市场大爆发,人们开始把开画廊当成开发当代艺术金矿的基地。据“七九八”高地画廊老板林栋介绍,仅2006年上半年就有超过20家新画廊在“七九八”开业,像“圣东方艺术画廊”、“山艺术”等都是2006年初刚建成的。从前闲置的厂房租金每天每平方米达到3元,价位和高档写字楼持平。一年来,全市新建的各类画廊超过百家,画廊总数绝对超过千家。 一位画廊主持人说,当代艺术画廊与传统画廊相比有成本低、获利空间大的特点。因为当代艺术家大多没成名,购买他们的作品成本不高,就算看走眼也不会有太大损失。“今年张晓刚的作品拍到百万美元,如果在他卖10万元时收购,不就发大财啦!” 10%赚钱70%亏损 和西五画廊老板一样,红门画廊经理老王在一次和画家的聚餐时坦言,目前画廊业外表看红红火火,但是只有10%赚钱、20%持平,其他70%的画廊都亏损。 记者曾询问“七九八”一家画廊的工作人员:“你们房租是多少”?工作人员回答:“现在房租大约是每平方米3元,画廊面积是700平方米,每天什么都不干房租就要2000多,一年下来仅房租就要70万,这还不包括人员工资、媒体宣传等费用。” 西五画廊老板、画家董菁说,我也是经不住朋友们的劝,才开起画廊的,不过因为我的画廊在新源里使馆区里,所以房租比大多数画廊要贵一些。我们目前还没赚钱,其实画廊只要在做完一年中所有的推广、展览、包装、宣传等等工作后,仍然能有节余就算是很成功了,干画廊这一行很难赚钱,如果你不是热爱艺术的人,那你趁早别干。 记者发现,在北京规模较大的画廊,标价在七八千元的画,一个月能够卖出一两幅已属佳绩。即使著名如红门画廊和四合苑画廊,其经营者仍称,“从严格的意义上说赚不了钱,仅能打平而已。” 尹在甲是北京阿拉里奥画廊的法人代表和 |
·上一篇文章:艺术品投资:5万元买什么 哪些投资价值不错 |
·下一篇文章:中秋佳节好收藏 选择藏品有讲究 |
【相关内容】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