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作者:佚名 |
镇纸(图片来源:国际金融报) 古代文人时常拿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在玩赏的同时,也会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在古代,镇纸是放置在书桌案头上的文房用品,有金、银、铜、玉、木、竹、石、瓷等材质。它们有的成对,有的单件;有的一字一画,有的独立成幅,书、画、文辞、雕刻集于一身,历来是收藏中的珍品。比如明晚期石叟款铜嵌银丝螭纽镇尺长24.7厘米,在2008年嘉德春拍中成交价为12.25万元;清代象牙竹纹镇尺长25.3厘米,在北京瀚海最新的起拍价在5万元左右。 在2009年春拍市场上,镇纸创造了不少拍卖纪录。比如一对明寿山石高浮雕蟠螭纹镇纸,估价20万至30万元,成交价达到了114.5万元,这是镇纸拍卖首次超过百万元大关,让藏界看到了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一块田黄雕竹形纹镇纸也以12.7万元成交,这块田黄随形刻作竹节形,竹根与竹节较写实,而竹枝、竹叶的装饰稍见写意,虚实结合,恰到好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材质珍罕、雕工精良的镇纸,无疑具有很大的升值潜力。 在去年北京翰海的拍卖会上,一款颇具特色的镇纸也以28万元成交,这款清乾隆时期的白玉蚩尤合璧连环镇纸,采用白玉质,圆环形,环侧一切为二,两环相套可错可合,环外雕四蚩尤首及两组变形兽面纹。此件镇纸为仿古制品,似以良渚文化玉环为本,稍加变化。它显示出在镇纸的收藏中,除了雕工之外,巧妙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刻书画镇纸作为文房用具之一,常由书画家作稿,其程序也与刻铜墨盒一样,先挑选中意的镇纸,或铜、或木、或牙、或竹。按常理,有声望的书画家所挑选的必定是材质精良、造型别致的光板镇纸,在上面均匀地涂上一层白粉以衬其底,然后书画家便可在其上纵横驰骋地构思、发挥了。 镇纸上的书画作品,其实是书画家本人作品的袖珍化,它的章法、笔法、气韵应与大幅作品一致。事实上有一部分书画家不大会作袖珍小品。以前没有复印机和照相技术可以随心所欲地放大和缩小,所以一般能在小小的镇纸上作书画,又能得其神韵的书画家必然功力深厚。 此外,书画家完工后便由镌刻名家在其上按书画的特点,屏心静气一刀一刀地细心镌刻完成。雕刻家务须深谙书画家的笔墨、个性,用手上的刀将书画家作品的特征进行再创作,将其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因此小小的镇纸凝聚了书画名家和镌刻名家的共同心血,也可说是他们的联袂之作。这种联袂不是随意的,因为书画的笔法、章法、气韵,必须与雕刻的风格气韵相匹配,故此每件成功的上品皆极为难觅。 |
·上一篇文章:81万名画赝品被退款 古玩不保真行规被颠覆 |
·下一篇文章:“缪斯的冲动”当富豪投资艺术品 |
【相关内容】
马健 |
马健 |
王佶敏 |
王佶敏 |
佚名 |
佚名 |
王珂 |
王珂 |
里木 |
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