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孙菁 |
“无需基础,会拿笔写字即可,一日便可仿毛主席的书法,一周便可重现齐白石的草虫及冯大中的虎。”这不是谁用来吹牛的笑话,而是某名家书画仿真班的广告语。不由得想到武侠小说的俗套情节,一个愚钝小子偶遇高人指点,或偶拾秘籍练就神功,从无名小卒一跃成为武林魁首。而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是小说家的想象,一个则是真实怪象。如此行径本该偷偷摸摸、遮遮掩掩,但竟公开大肆宣传,不禁让人愕然。 书画仿作古已有之。在众多“仿本”、“摹本”中甚至不乏传世之作,如今人所见《兰亭序》就是唐冯承素摹本。众多书画大家也都临摹过古人作品。但临摹是一回事,恶意仿真是另一回事。通过临摹提高自身技艺,是习艺者正常的、有时甚至是必须的行为;通过恶意仿真牟取暴利,则是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造假者的目的,当然不是学习、研究,而是批量制造假货。在数码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这些假货的制作仅为极其低端的体力劳动,一日便可仿制数十张,艺术价值早已荡然无存。造假者只需一点笔墨纸张的成本便可牟取千万倍的暴利。而在高端市场,仿真“名家”“大师”之作危害性更大。如此恶意行径在重重美化之后,竟然成为一种月入万元的技术堂而皇之推广宣传,这不得不让每一个书画家和收藏者后背发凉。 这样类似天方夜谭的仿真培训大做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艺术品市场之乱。无论高端市场还是低端市场,均陷入赝品泥潭而为人诟病。屡次爆出的天价拍品被指为伪作,不少是高级仿真的“杰作”,但也有一看就十分可疑的“烂货”;潘家园这样的艺术品集散市场,“名家”“大师”仿真之作更是可以批发,并且量大从优。这表明,无论在哪一个层级的市场上,“仿真技术”都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的背后,当然无关艺术,而是经济利益驱使。 仿真术横行贻害无穷。就被仿真的艺术家而言,他们不仅得不到应得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艺术水准和社会形象被歪曲,因为假作真时真亦假;就上当受骗的藏家和艺术爱好者而言,他们付出了代价,得到的却是赝品;就乱象丛生的艺术品市场而言,就更加泥沙俱下、杂乱无序。更有甚者,可能出现通过仿真术制造“大师之作”,然后在市场上以国有资金进行买卖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而让个人“盆满钵满”。 所以,“速成”神功初看是个笑话,但却必须认真对待,否则,我们的艺术品市场就会出现更多的、更大的“笑话”。这绝不是杞人忧天。惟愿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提高艺术家的维权意识,加大“李鬼”变“李逵”的违法成本,还艺术品市场一片真实的天空。(作者 孙菁) |
·上一篇文章:古美术文献收藏门槛仅为数千元 |
·下一篇文章:早期油画十大名家价值榜(图) |
【相关内容】
无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