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文章作者:佚名


  长期以来,名家手稿并不为市场主流所关注,但作为投资,花小钱买大名家的手稿仍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

  管中窥宝

  撰文:记者郭晓昊

  近日,著名学者王力之子王缉志发微博称,父亲所有藏书在他逝世后均捐给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书库》。“由于中华书局要出版《王力全集》,于是去找北大中文系借,今天才得知该书早在从《王力书库》转移到《学者书库》的过程中就遗失了。”此言一出,顿时引得众人扼腕叹息:“此实为文化界的重大损失。”

  艺术品市场中,名家手稿作品犹如一匹黑马。与动辄以亿万计的天价书画相比,集文献、收藏和艺术价值于一身的手稿朴素工整、重在写实。长期以来,名家手稿并不为市场主流所关注,但作为投资,花小钱买大名家的手稿仍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一方面,手稿难以造假,投资风险较低,有行家认为其“无论从工具、纸张还是技法和风格来说,都是一种最纯粹的表现形式,材质单一到了极致,也没有过多修饰,因此相对其他画种而言较难被模仿”。另一种观点是,手稿的研究价值高于市场价值。实际上,许多并不懂行也不注重学术研究的“接盘者”更青睐有出版、有著录、有照片的画作,觉得成品价值更高,即便买到了伪作,还能通过转手、送礼等方式安然“出货”。手稿在他们眼里有点“野百合”的意味,似乎难登大雅之堂。

  一般来说,名家手稿除了大家熟悉的素描外,还有部分以批注或笔记的形式记录了画家稍纵即逝的艺术灵感。这些珍贵的思维碎片相对完整记录了创作全过程,既是后人分辨艺术品真伪的有力佐证,又能为买家增添津津乐道的收藏乐趣,拓印出艺术家“原生态”的创作激情和生活剪影。手稿作为一种线索,指引着收藏者一步步接近艺术家创意的脉搏。如果说书画是座山峰,那么手稿可看作人在攀登过程中沿途所见的湖光山色。

  中国画的优良传统之一就是讲究临摹,徒子徒孙们不光素描写生,还得临习古代名家名作和老师的白描画稿,这种研修被通称为“画课”,目前留存下来的习作极为罕见。广东绘画史上,能留下此类作品的也属凤毛麟角。除大家所熟知的高剑父授徒手稿和出版多次的黎雄才先生《山水画谱》外,鲜见珍本面世。在去年举行的“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展”上,笔者就发现展品中除了其代表性的“黎家山水”和颇具时代特征的“主旋律”巨作外,令人耳目一新的恰恰是一批创作手稿。先生在上面精巧地勾勒出各种花鸟鱼虫的雏形,随手拈来的灵感跃然纸上,令观者得以一亲大师“芳泽”,管窥名家画作之全貌。

  对收藏者来说,首先可关注艺术家代表作的手稿,它们极有可能比其非代表作的成品更具升值潜力。其次最好分不同专题集中收藏某位名家或某个艺术流派的作品手稿,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上一篇文章:徐悲鸿老油画陷真伪“泥淖” 靠“原装画框”辨别不妥
·下一篇文章:一套连环画能换半套房(图)


【相关内容】

极具收藏趣味的大小剪纸彩银生肖系列银币

鲲鹏

极具收藏趣味的大小剪纸彩银生肖系列银币

鲲鹏

俄罗斯收藏家夫妇因借展伪作被捕

钱雪儿

报国寺收藏市场明年关闭 让其回归文物属性

侯江

一百多年前美国人如何收藏中国艺术品

徐翌晟

红色经典悄悄成为收藏蓝海

佚名

红色经典悄悄成为收藏蓝海

佚名

季涛:人民币贬值与加征关税对艺术品收藏的影响

季涛

季涛:人民币贬值与加征关税对艺术品收藏的影响

季涛

书画交易每年100亿,山东亿元收藏富豪超百人

李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