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收藏投资网 文章作者:佚名 |
奢侈病 中国又有一项指标要超越日本了。 今年,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发布消息说,中国即将超越日本,成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多家机构还给出了超越的时间点,汇丰银行的预测是今年,世界奢侈品协会估计是明年,最保守的预测,这一天一定会在2015年之前到来。 不是每个超越都能博得一片喝彩。 上一次是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学家告诉我们,这并不是全面领先的信号,大并不是强,人均GDP还差得远呢。 这一次,不需要经济学家提醒,即使中国最热爱金牌的人,也不会为“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的王冠而欢呼雀跃。 这个王冠此前分别属于欧洲、美国和日本,而中国,将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发展中国家。要知道,奢侈品进入中国也不过是十多年的事情。要知道,这个国家尝试市场经济也不过20年。 我们没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却跑步成为奢侈品第一大国。 中国人大量购买奢侈品时,奢侈品也在暴露着中国的社会病。 在社会平等和共同富裕的指标远未达标的现在,当奢侈品遇上中国,可称为奇遇。 奢侈品是一个明码标价的昂贵商品,它像是一个活跃的化学试剂,一遇上贫富分化、财富来源不透明、官员贪腐等等社会问题,就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 它是“非法爱情”的润滑剂,小三和二奶们不能没有它们的抚慰。 它是消息树,一个价值16.8万的包包因为属于“红十字商会总经理”,掀起了对官办慈善机构的强烈质疑。 它是反腐尖兵,南京官员周久耕只因在公开场所戴着一块价值10万的手表,被查出贪污的事实,最终锒铛入狱。 它是显微镜,那些看起来平滑的物体,在它的镜头下,顿时崎岖不平起来。 公允一些,奢侈品成为理解我们现实的视角,实在负重过大。不过,奢侈品作为精益求精的一种商品,本身也与众不同。奢侈品商家热爱的买家应该拥有财富、社会地位、良好的生活方式三重条件。在中国,三个条件都符合的人并不多。 在这组封面故事中,我们报道的是奢侈品在中国的奇遇故事,这些故事都指向了社会的病态。 人人都爱奢侈品,如果这“奇遇”改变为“遇见”,人们对奢侈品的爱,将会更理所当然。 需要改变的,不是奢侈品。 一个爱马仕包引发的惨案 奢侈品成为了社会问题爆发的代步工具,症结不在奢侈品,而是源于社会本身。 中国周刊记者 闫小青 北京报道 如果扣掉中间的经过,“郭美美事件”可以描述为:一天,一个女孩在网上秀了爱马仕包,一个月后,整个中国的官方慈善机构的吸金量掉了一半。这样的“惨案”,不是第一例,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16.8万和5.2亿 那只惹祸的包价值16.8万。按照郭美美的说法,这只包是在北京的新光天地购得。今年2月,她和“干爹”王军在晚饭后到新光天地逛街,在一家奢侈品店中,看到了这款绿色的爱马仕包,标价16万8,这比爱马仕专柜要贵很多,但在专柜要等上半年才能拿到包。 王军为她买下了这款包。 她和这款包合了影,发在微博上,修改了微博认证,从演员变成了“红十字商会总经理”。 6月下旬的一天,这条微博被疯狂地转发。 爱马仕是奢侈品箱包中的顶级品牌,“爱马仕”、“90后”、“红十字会”,这些关键词叠加在一起,顿时掀起舆论的巨浪。 此后,媒体开始介入郭美美事件的调查,梳理出一条从中红博爱到红十字会的商业链。这条商业链一旦坐实,那就意味着郭美美的财富可能与红十字会难脱干系。但彼时,“郭美美事件”的蝴蝶翅膀已经煽向整个社会。 今年3—5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受捐款62.6亿元,但在今年6—8月,全国慈善组织共接收捐赠8.4亿元,降幅达到86.6%。今年6月全国社会捐款为10.2亿元,但6月下旬郭美美事件发生后,7月的社会捐款锐减一半,为5亿元,比6月减少了5.2亿元。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说:“民众对慈善组织的信任急剧下降,存在情绪的积累,而郭美美事件是一个爆发点,它引起了中国慈善事业强烈的阵痛。” 直到事发一个半月后,郭美美和母亲郭登峰在郎咸平的《解码财商》节目中,声称自己的财富来源与红十字会无关。可这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质疑——财富来源不明,这是一个堪比慈善基金被滥用的同样刺痛国人的话题。 这一切,都与那只绿色的爱马仕包脱不了干系。明码标价的奢侈品,成为公众辨别不当财富的最佳工具。 对外经贸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婷分析:“爱马仕的形象在中国成为爱慕虚荣的象征,是因为一些人消费心态的扭曲和财富来源的不明。奢侈品成为了社会问题爆发的代步工具,症结不在奢侈品,而是源于社会本身。在中国,有太多富二代、官二代、郭美美、煤老板、油老板这样的暴富者,他们急于疯狂地消费奢侈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不当的昂贵 昂贵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是否恰当。 2010年7月6日,停在浙江嘉兴久久小区21幢楼下的一辆黑色豪车突然发生自燃。这本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新闻,但不平常的是,这辆黑色豪车所在的小区是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深圳桃源村三期和北京百子湾一号小区,这两个小区都是经适房小区,但各类豪车却每天出现在固定的停车位上。 一定程度上,豪车成了刺激民意的炫富、炫权符号。一些公共事件中,豪车车主的耀武扬威、飞扬跋扈,已经让公众产生了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被剥夺感。 这种不安全和剥夺并非只是感觉,而是在实际地发生着。 2009年5月7日晚8点半,三辆跑车在车水马龙的杭州街头玩起了飙车游戏,其中一辆红色三菱LancerEVO跑车逆向超车,据称以“70码”时速撞上了正在通过斑马线的谭卓。一个从浙江大学毕业仅两年的年轻生命就此消失。肇事者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由于肇事者的富家子弟身份,加上罹难者的平民才子身份,引发公众对事件的强烈关注和讨论。 三个月后,人们对于财富背后的不公和贫富差距拉大的抱怨声还没散去的时候,同一地点又上演了同样的一幕。 2009年8月4日21时25分,一辆酒后超速驾驶的顶级保时捷卡宴,冲过杭州“70码事件后”设制的爱心斑马线时,将一名十七岁的打工女孩马芳芳撞飞。最终,肇事者魏志刚因认罪态度良好,愿意承担受害者家属要求的赔偿,被法院从轻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三个月。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凡好车出事,往往会出现很大的麻烦。必须承认,我们的社会,已然出现了一条很深的鸿沟。所谓的好车,仅仅是鸿沟的象征,代表着有权有钱的人。而这样的人,则被那些开不起好车的人、挤公车的人、只能用两脚走路的人所嫉视。这种现象,被一些人说成是仇富。” 马赛克下的财富 消费社会学专家王宁说:“其实,人们仇的根本就不是富,而是财富背后的不公。公众的愤怒,是因为在财富分配不公平、不透明的大背景下,他们认定这些奢侈品一定是来路不明的。” 今年7月,江苏最贫困的县之一泗洪县辖下的石集乡吸引了不少目光。 宝马、奔驰、英菲尼迪、凯迪拉克、悍马、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挂着当地牌照的豪华车在这个贫困乡里随处可见。 一窥究竟才发现,财富的秘密来自于地下钱庄。 在石集乡这样的地方,高利贷风潮也已经高涨到这样的地步。这样的财富有多危险,放贷者自己心里也最清楚。“把钱花出去才最安心。”一位放贷者对政府人员这样讲。 恐怕很多不透明财富的拥有者都有这样的心声。 誉为“最牛房产局长”、“天价烟局长”的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前局长的周久耕,正是因为奢侈品落马。 网友“人肉”出一些照片,显示周久耕抽1800块钱一条的南京九五至尊,带10万元的江诗丹顿手表,开凯迪拉克豪华轿车。 按照我国政府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一个区房产局局长理应无法支付得起这样的生活,这让周久耕的财产问题一下子摆在了明处。 公众的监督引起媒体和当地政府重视。经查明,2003年2月至2008年1月期间,周久耕曾利用职务之便,5年内共分25次收受贿赂人民币107.1万余元和港币11万元。 周久耕的落马,可说是一次从奢侈品开始的公民反腐败监督。时评作者童大焕说:“官商文化和公款消费助长了仇视奢侈品的社会心理。” 今年8月16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一期节目中,记者在采访民政部门一位官员时,画面里这位官员手腕部位被打上马赛克。 这段视频被传到网上后,很快引发了猜想。有周久耕的先例,更多人怀疑被马赛克遮挡的是一件奢侈品,手表或者昂贵的镯子。“为何将其遮住?遮住的到底是什么?名表?名首饰?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位领导手腕是什么‘机密’。” 很快,马赛克之谜得到澄清。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把记者当时的原录像截图贴到微博上,事实真相浮出水面,马赛克是为了避免广告嫌疑,遮住的部分是衣服上的商标。 这次“误伤”亦可看出,公众对不当的奢侈品到底有多敏感。 王宁分析:“这是一种对社会不公的刻板印象。奢侈品被贴上财富不透明的标签。公众的敏感神经最终指向的还是对公权力的不信任。” 周婷概括了近十年中国奢侈品发展的轨迹和问题。她说:“当下中国的奢侈品井喷现象,在十年前,日本也曾经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在经历奢侈品的高速发展期。但是,目前奢侈品爆发出的问题,不是消费群体高速的扩张,而是处在金字塔顶端的消费群体所表现与他们身份不相符合的行为。” 近十年,在转型期的中国奢侈品不断卷入各种各样的公共事件之中。和“郭美美事件”一样,这些故事总以奢侈品开始,却每每以一场巨大的社会震动或无休止的舆论争议收场。 |
·上一篇文章:弗洛伊德男孩头像拍出503万美元 未达到估价 |
·下一篇文章:罕见毕加索早期画像曝光 拍卖起价10万英镑 |
【相关内容】
邓瑞璇 |
邓瑞璇 |
佚名 |
关贤一郎 |
陈济朋 |
陈济朋 |
佚名 |
佚名 |
刘勇 |
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