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画网   文章作者:岳瑞芳



   
2011艺术品市场:资本大举进入利弊兼有 前景可期风险亦共存

    新华社记者岳瑞芳

    春拍火爆、秋拍萧瑟、赝品闹剧、文交所遭整顿、艺术品基金受追捧……中国艺术品市场发轫至今,从未像2011年这般热闹,在政策、资本、投机和贪欲等因素相互交织的推动下,市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如果说,2010年的艺术品市场可以用进入“亿元时代”来概括的话,那么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表现无疑昭示着资本时代的来临。这一年,资本与艺术全面联姻,越来越多的企业、机构和基金通过各种形式急速涌入艺术品市场,寻找财富增值的空间。

    那么,在全球性经济疲软及国内股市、房市等持续低迷的情况下涌入艺术品市场的大量资本,到底对市场意味着什么?秋拍的萧瑟是否预示着艺术品市场拐点的来临?

    春拍火爆秋拍萧瑟 市场拐点疑云初现

    自2009年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突破单件拍品的“亿元”纪录后,明代《十八应真图卷》、宋代《局事帖》等纷纷突破“亿元”大关,2010年16件“亿元”艺术品的诞生,宣告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式进入“亿元时代”。

    在财富效应的光环下,2011年艺术品春季拍场持续火爆,无论是中国近现代书画第一高价作品——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还是中国古代书画第二高价作品——元代王蒙《稚川移居图》(4.025亿元),件件破纪录作品的诞生,在彰显市场“吸金”大法的同时,也使人们对下半年艺术品市场的前景寄予厚望。

    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艺术品春拍市场共实现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上涨112.71%,事实上,去年全年的艺术品拍卖总额也只有396.96亿元。

    然而,相比春拍的火爆,秋拍总体略显平淡,“先扬后抑”态势明显,打破了往年秋拍业绩好于春拍的惯例。无论是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还是中国嘉德、北京保利,都没能再续春拍的辉煌:香港苏富比秋拍虽然总成交逾32亿港元,但与春拍的34.9亿港元相比,略显逊色;2011年春拍中国嘉德单季成交额首次超过50亿元,短短几个月后的秋拍却直线下降23%,仅为38.6亿元。雅昌艺术品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预计,2011年艺术品秋拍整体成交额不会超过400亿元。

    对此,行内观点认为,受欧债危机等全球经济不明朗因素,以及政府持续收紧银根、社会资金流动性减弱,再加上今年艺术品市场不断爆出“赝品”“假拍”等负面新闻,秋拍不如春拍理想也在预期之内。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分析认为,2011年秋拍市场整体呈现两大矛盾——高估价预期和市场观望情绪的矛盾以及艺术品投资价值和升值能力的矛盾。其一,在春拍行情利好下导致的秋拍拍品估价偏高,与持续的从紧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资金压力,以及股市、房市不景气造成的谨慎、观望情绪形成了鲜明的矛盾。

    其二,艺术品作为另类资产,投资价值已形成共识,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从2000年春季的6.64亿元跃升至2011年春季的426亿元,这一“吸金”的速度导致市场在还没能培育出足够且优质的收藏群体时,已渗入了太多的投资甚至投机元素。

    “芷兰雅集”创始人杨玉峰也认为,艺术品市场高歌猛进多年,却一直忽略对投资者的培育,整个市场目前都在透支利润,一定的调整势在必行。

    不过,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蒋伟表示,目前社会投资需求依然庞大,资金并没有出现整体性紧张,不必对行业前景表现得过于悲观。

    市场迎来资本时代 艺术品加速金融化

    相对于春拍的火爆和秋拍的调整,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另一大特征是艺术品加速金融化。这一年,各种艺术品基金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文化产权交易所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丰厚利润的吸引加上股市、房市的资金挤出效应,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个人通过各种途径将资本转入艺术品市场,抢滩艺术品交易、收藏、流通和展示等各个环节,艺术品与金融资本的交集也越来越多。

    据了解,按发行主体划分,目前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基金运行模式主要有三种:以银行为主体的艺术品理财产品,以信托公司为主体的集合信托投资计划和以有限合伙企业方式设立的私募基金。三者中,信托艺术品投资基金是最主要的发行方式,投资门槛从数十万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不等。

    依据最新发布的“2011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报告,截至11月18日,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其中,信托艺术品基金总额高达49亿元,规模最大增长势头也最为强劲。而据用益信托网统计,去年全年,国内信托艺术品基金总额也仅7.58亿元。

    大量资本蜂拥而至,其对艺术品市场的影响是深远的。杨玉峰认为,在快速扩大艺术品市场规模的同时,资本介入也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了新问题,比如价格的泡沫和过度的投机。

    事实上,艺术品投资基金并不是艺术品金融化的唯一方式,各地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艺术品“证券化”)在普通投资者中更掀起一阵投资热潮。自2009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诞生后,各类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在国内遍地开花。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各地开业及筹备中的文交所总数已超过30家。由于这些文交所普遍存在仓促上马、交易制度不完善、监管缺失、虚假产品不时出现等问题,国务院11月份曾专门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文交所首当其冲成为此次清理整顿的重中之重。

    与文交所相比,艺术品基金繁荣的背后,潜在问题与风险同样不容小觑。除了在艺术品市场上常见的“赝品”风险外,短期行为、竭泽而渔是当前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另一致命伤。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2012年收藏品的泡沫与现实
·下一篇文章:罕见毕加索早期画像曝光 拍卖起价10万英镑


【相关内容】

如何看待艺术品市场数据

马健

如何看待艺术品市场数据

马健

艺术品市场新常态的破冰转型

佚名

艺术品市场新常态的破冰转型

佚名

英国国宝艺术家霍克尼 艺术品市场的新宠儿

朱立彩

香港春拍逆势上涨 内地艺术品市场回暖了吗?

于娜

文化部:八举措切实加强艺术品市场管理

周玮

春拍大幕将拉开 艺术品市场“冬眠”能否结束?

杨逸

艺术品市场交易活跃 自贸区搭建中外交流大舞台

何欣荣

瓷板画或成艺术品市场新宠

刘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