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作者:佚名


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赵士林,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

  提要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的转变,“过度商业化”愈演愈烈。后现代的大旗上就写着四个大字——“怎么都行”。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推崇享乐主义,主张玩世不恭,一切都可以恶搞……平淡无奇又要寻求刺激,于是后现代艺术大量地制造精神毒品,刺激人们逐渐麻木的审美感官。这就是“过度商业化”的“恶之花”。

  “在中国,霓裳羽衣舞被迪斯科震得七零八落;京剧全部演出加在一起还没一部美国大片卖得多;《渔舟唱晚》只能作为背景音乐保留在电视天气预报里;女子十二乐坊不是回归古典,而是超级女声的丝竹版……”不久前,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在宁波举行的“江海文化论坛”上提出,过度商业化正使我们的文化遭遇灭顶之灾。这一言论,引起不少网友注意。

  近日,赵士林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的中国,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勃勃生机,思想解放和市场经济使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由于价值失范、信仰崩溃,过度的商业化将古今中外各种文化的糟粕都汇集到了一起,制造出一个个文化的垃圾箱。

  中国青年报:“过度商业化”具体指什么?

  赵士林:所谓“过度商业化”,指的是丝毫不考虑文化产品的精神属性,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唯利是图地攫取文化市场的超额利润。“过度商业化”迎合人性中普遍存在的低层次欲望,必然导致文化产品的恶俗化、低级化。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现代文化向后现代文化的转变,“过度商业化”愈演愈烈。后现代的大旗上就写着四个大字——“怎么都行”。颠覆一切权威,否定一切传统,推崇享乐主义,主张玩世不恭,一切都可以恶搞……平淡无奇又要寻求刺激,于是后现代艺术大量地制造精神毒品,刺激人们逐渐麻木的审美感官。这就是“过度商业化”的“恶之花”。

  在“过度商业化”的潮流中,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大量糟粕,中国的情况尤为严重。由于中国是在全球化时代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历程,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上形成了传统、现代和后现代共生的奇异景观,各种价值观互相碰撞、冲突、纠结。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哪个领域的文化被过度商业化的后果最严重?

  赵士林: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术教育这个高端文化领域。真正的学者都耐得住寂寞,但当下的学者,却出现了学术产品低水平重复、剽窃抄袭、伪造学历等问题,这不外乎是想尽快获得学术地位,从而兑现成社会地位乃至商业利益。最高端的学术教育文化领域被如此侵蚀,后果十分可怕,因为“象牙塔”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准,一个民族的精神品位。

  大众文化领域更被“过度商业化”侵蚀得千疮百孔。大众文化领域也是有底线的,比如不能恶俗,但现在我们对恶俗是不干预的。比如说凤姐、芙蓉姐姐等现象,把炫耀丑、炒作丑当作趣味,这就很恶俗,是在误导、毒化一个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精神。

  中国青年报:在您看来,社会的底线究竟是什么?

  赵士林:我觉得是真善美。我们可以培养文化氛围,比如让大家多听听肖邦,多看看冰心。文化市场难为文化人,也锻炼文化人。能创造出既有市场又有品位的作品,那才叫能耐。我不是让大家都去听肖邦、看冰心,就是去看看金庸也不错。

  美国好的商业大片也是有意义追求的,例如《泰坦尼克号》,片子结尾男主角把心爱的姑娘托上水面,自己死去了,这就是回归温情和挚爱。还有《拯救大兵瑞恩》,讲的是英雄主义和生命尊严。文化艺术总要有一个底线,人类的基本价值要坚守,任何时代都不能歌颂西门庆。

  中国青年报:有学者曾提出“暴发户式审美”的说法:社会审美像没头苍蝇般乱撞,跟着洋人亦步亦趋地作“现代秀”。感觉现在和“美好生活”挂钩的东西都要贴上“洋标签”。您有同感吗?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当代艺术贴近百姓才不会“瞎胡闹”
·下一篇文章:十问当代艺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


【相关内容】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首年获赠逾千件藏品

佚名

暑期校园开设乡土文化“博学课堂”

佚名

百余件汉唐乐舞文物在郑州展出 见证中西文化交流

佚名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亮相国博

佚名

国博举办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

佚名

欧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将受重创

佚名

广州:在新兴业态中塑造传统文化“博物馆”

佚名

上博大展:呈现江南文化“前世今生”

孙丽萍

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5月10日起恢复开放

佚名

湖南打造“文化强省”升级版 建“长沙城市文化艺术会客厅”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