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文章作者:徐 蕾


 ;其次,当人类社会在社会生产中形成,美感又成为一种先于艺术的原始沉淀:在最原始的生产中,从人类利用最简单的工具——如石器、弓箭等等开始,在这种创造、使用工具的合规律性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人对自然秩序的一种领悟、想像、理解、感受和感情,而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感性结构(劳动活动本身)中得到统一时,就产生情感愉快,这便是最早的美感。其中虽已包含着朦胧的理解、想像和意向,但它首先却表现为一种感知状态,表现为感觉、知觉,它可说是使人类精神世界的史前史,这即是原始积淀。可见,在这种原始的积淀中,已在开始形成审美的心理结构,即人们在原始生产实践的主体能动活动中感到了自己的心意状态与外在自然(不是具体的自然对象,而是自然界的普遍形式规律)的合一,产生审美愉快。由此应得出一个结论——审美先于艺术。 既然在艺术中,情感及由原始的情感引发的美感是艺术的本质,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艺术是一种以情感符号的形式出现的存在。艺术作为情感符号的存在是以先于艺术而产生的人类的原始情感为基础的。我们知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指的是在人的感觉、意识、思维以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可以为人的感觉所摄影和反映。就是说,存在和物质是同一的概念。但艺术作为一种存在似乎违背了这一法则,一般艺术品作为客观实在来说于绘画往往表现为画布上的颜料和线条的组合、于雕刻是经过人工切割的石头、于文学是印在纸上的语言符号组合、于音乐则各种人工的声响在空气中的振动,我们感受到的艺术存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中,面对金字塔,我们不会为石头本身感动,我们所感动的是我们内心深处被触动的情感,即艺术品所指向的象征或映射到大脑中而存在的一种幻像,从这一层面看,艺术的存在似乎是在人的感觉、意识、思维之中,这也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关于艺术多年争论不休的焦点。其实,我们应当看到,人类的思维本身和客观世界是不可分割的,人的思维无法超越人所处的自然,“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 所以艺术从感觉上说不管有多么神秘,本质上艺术存在的前提仍然要以客观的物质世界为基础。由于人是一种符号的动物,人从一生下来,思维就受到最完善的符号----语言所影响,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基础,是表达思维的手段,人类的思维本身已经离不开符号,再由于艺术从创作到被接受都要以思维为基础,所以艺术注定了要以人类情感的符号方式存在,就此苏珊·郎格有过精辟的诠释:艺术品是将情感 (指广义的情感,亦即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呈现出来供人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而不是一种症兆性的东西或是一种诉诸推理能力的东西。艺术形式与我们的感觉、理智和情感生活所具有的动态形式是同构的形式,正如亨利·詹姆斯所说的,艺术品就是“情感生活”在空间、时间或诗中的投影,因此,艺术品也就是情感的形式或是能够将内在情感系统地呈现出来以供我们识认的形式。 艺术作为情感符号有存在具备了语言符号所无法替代的优势,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并非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观念崇高之极、神圣之极或神秘之极,而是由于情感的存在形式与推理性语言所具有的形式在逻辑上互不对应,这种不对应性就使得任何一种精确无误的情感和情绪概念都不可能由文字语言的逻辑形式表现出来。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艺术作品比语言更具符号性,完全不知道它的意义也可以了解它,甚至利用它。因为一个完整而明晰地表达出来的符号,直接对欣赏者呈现出它的蕴含,只要他对于借助特定媒介面明晰表达的形式是十分敏感的话。 我们知道,情感直接产生于物质世界对人类感官神经的刺激及思维意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和处理,而艺术作品是人类创造的所有符号中最能直接作用于感官,并引起思维意识强烈反应的符号形式。

|<< << < 1 2 3 4 5 6 7 > >> >>|

·上一篇文章:浅谈现代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的现代化
·下一篇文章:艺术传播与接受


【相关内容】

150件中阿艺术家作品亮相千年瓷都

佚名

黄盒子潮流艺术大展黄盒子新羽计划举办

佚名

MoMA新展,被忽视的录像先锋艺术家被再次提及

佚名

英国艺术史家、原泰特美术馆馆长艾伦·鲍内斯辞世

佚名

247万!国外艺术爱好者烧毁原画4倍价格卖出电子版

佚名

澳洲艺术界“怪诞天才”个展“障碍画”正在展出

佚名

牛津大学艺术家将世界名画变成超趣味互动机械杰作

佚名

雕刻在木板上的敦煌艺术

佚名

天津启动创意城市艺术计划 让艺术“邂逅”生活

佚名

胡润“全球艺术榜”公布 大卫·霍克尼居首

佚名